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9月30日 星期二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教育人文 > 樂活閱讀> 日光寺閱讀研討會 《佛法真義》歡喜信受

樂活閱讀

字級

日光寺閱讀研討會 《佛法真義》歡喜信受

【人間社 張武吉 台東報導】 2021-04-21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與人間佛教巡迴列車,4月18日於佛光山日光寺登場,邀請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主任慧喜法師導讀;主題論壇由人間佛教讀書會講師戴慶華主持,與談人有佛光山寺副住持慧倫法師、慧喜法師、金剛寺監寺慧立法師,近250位愛書人一起共讀《佛法真義》。

日光寺監寺慧無法師引言指出,大師著作的《佛法真義》共三冊,自序裡談到「三鳥飛空」與「三獸渡河」典故,比喻人的信仰、根性、層次有所差別,透過讀書會,法師們的人生經驗談,攝取佛法內涵與知識。

慧無法師進一步談到,「一日不讀書,語言枯躁乏味,三日不讀書,面目可憎。」佛光人讀書不落人後,依止佛陀,做為學佛、信仰的準則,藉由讀書會,體會老、病、死、生的認知,抱著誠懇學習態度,智慧增長。

慧喜法師導讀《佛法真義》,期許愛書人領悟佛法真義的價值,與佛心契合。把佛法義理、佛學思想、佛教常識與佛門行事,分為「糾正」、「彰顯」、「融攝」、「回歸」、「開展」五大議題解析。

慧喜法師強調,「在修學上勉勵自己不斷昇華,自己的業力、善惡、好壞,自己要承受;做好事、說好話、存好心是消業的利器。無常是人生真實面,一切都是無常,因此面對困境,要有重新站起來的勇氣。」他指出,解決人生「苦集」問題,需具備願力、修行、實踐。「福慧」就如一隻鳥的雙翼,缺一不可;「福德」要「智慧」來引導,「智慧」由「福德」來成就。「開展」是直下承擔的行動力,實踐八正道、四弘誓願、六度波蘿蜜、三好、四給、懺悔、四無量心等佛法義理,更要勤修精進。

慧喜法師說,「彰顯」,表示佛法的積極面、人性的關懷,不違背佛陀的本義 ,修學勤勵自己昇華,不要墮落;苦則是消極面,人生如苦海,了解苦,學佛要知苦離苦。「融攝」,是大小乘、南北傳的差異。四聖諦說明了人生如何從「苦空無常」的此岸,邁向「常樂我淨」的彼岸是修道次第。四大菩薩是四聖諦「苦集」的解決者,也是「滅道」的完成者。「回歸」,是以佛陀為本的信仰,心中有佛,我是佛。兩足尊「佛是人成」,佛陀的福德與智慧,都已經修行圓滿。

主題論壇由戴慶華講師主持,與談人慧倫法師說明,應邀參加活動,是10年後的舊雨重逢,至感喜悅。法師指出,閱讀《佛法真義》,可解除對佛法的疑惑,獲得法義。在佛法名相「苦、空、無常」,看似消極,大師從積極面引導,吃得苦中苦,方為人上人,空性反而有無限發展空間,無常蘊含著無限希望。

「自覺與行佛結萬種緣共勉愛書人」。慧倫法師認為,「學佛如同種菜,發菩提心種如是因,得如是果。」佛教徒不是盲從,是皈依三寶,是依法不依人,依智不依事,「信受奉行」發願無我、利益眾生,獲得心性平和。

慧倫法師進一步說明《六祖壇經》,諸佛妙理,非關文字,萬法本在自心,在自心找到般若本性,自心無是無非。「不二」是明心見性、能知能覺,行住坐臥常持一心清淨,「不怕妄念起,只怕覺照遲。」是轉境界,不被境界轉。

慧喜法師詮釋「真」與「平等」,「真」不是無中生有的創新,而是了解真實義的價值,詮釋「平等」在大眾中無身份差別,在平等中,讓大眾有信心、有歡喜的心、有精進修持的心。

慧喜法師以「不忘初心」勉勵信徒說,學佛是奉行菩薩道,地藏經說因果,業力造作要自己承擔。「天堂」與「地獄」都在人間,心中有佛,與佛相應,人生充滿希望。

「人生最大的投資是學佛修行,福是修出來的,路是走出來的,禪是悟出來的,覺是證出來的」慧立法師與眾共勉。他指出,「現前一段西來意,拈來妙用映禪機」。「苦」是增上緣的動能、一種能量,「無常」是生生不息的泉源,「空」是顯現世間萬物的道理,是建設「有」的大道,「四大不空」是破邪顯正,「四無量心」是奉行忍辱、慈悲喜捨、信心、歡喜、希望、方便。用心「感受」、用觀察「感動」、用行動「感悟」。

慧立法師認為,因果是世間最公平的,佛教講因緣果報,學佛的好處,明因、修緣、造果。「信受奉行」瞭解因緣不是固定的,人生的困境、障礙都是會過去的。以聞思修、正念、轉念、妙用來逢兇化吉。

台灣區執行長鄧淑明帶領「回饋」分享,心得交換,愛書人享受知識交流的樂趣。楊啟弘認為菩薩畏因、眾生畏果,勤修德福暴增上緣,黃明瑛分享,持戒是修行一切善法基礎,日日行「三好」,把「三好」落實在日常生活中。陳灯奉則分享佛陀在哪裡?我是佛。我做佛、我做觀音,生活中充滿歡喜自在。
12345678910第1 / 86頁
追蹤我們